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4月1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人物专访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煤矿 “多面手” 侯功勋:在千米井下书写工匠传奇

在安徽淮北袁店一矿综采二区的井下作业面上,48 岁的侯功勋正熟练地操作着锚索机。钢索与岩层碰撞出的火花中,这位被工友们称为 “多面手” 的采煤工,用 29 年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煤矿工人的工匠精神。2025 年 2 月,他因在 1031 工作面的出色表现,被授予 “岗位安全明星” 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一个普通矿工从掘进工到采煤全能手的蜕变历程。

从 “新兵蛋子” 到技术尖兵

1996 年,19 岁的侯功勋带着对矿山的向往,成为袁店一矿掘进区的一名新工人。初入职场的他,面对轰鸣的机械和潮湿的巷道,没有丝毫退缩。“那时候就想着多学本事,早点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矿工。” 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场景,侯功勋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在掘进区的 24 年里,他先后掌握了风锤打眼、锚杆支护、巷道掘进等核心技术。2020 年 8 月,因工作需要调入综采二区后,他主动申请到采煤一线锻炼。每天升井后,他都会在职工夜校跟着老师傅学习采煤机操作、液压支架支护等新技术。不到三个月,他就熟练掌握了两巷支护、工作面拉支架、上下隅角充填退锚等 12 项采煤关键技能,成为全区第一个取得全岗位操作资格证的工人。

在创新中突破自我

在 1031 工作面铺网使用的关键时期,侯功勋创新采用 “锚索机 + 风锤” 协同作业法。他改良锚索机定位装置,将打眼效率提高 30%;针对全岩巷道支护难题,研发出 “三锚两注” 支护工艺,使支护强度提升 40%。这些创新成果被矿里纳入《综采工作面标准化作业手册》,在全矿推广应用。

“侯师傅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特别乐意带徒弟。” 综采二区机电班长李建军说。在他的带动下,班组 15 名青年矿工中有 9 人取得高级工证书,3 人成为技术骨干。他创建的 “侯功勋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完成技术革新项目 23 项,创造经济效益 500 余万元。

用责任筑牢生命防线

2025 年 2 月,面对 1031 工作面全岩回采的复杂工况,侯功勋主动承担起四部皮带机的操作重任。这部总长 2.3 公里、最大倾角 28 度的运输系统,是保障原煤外运的 “生命线”。他独创 “三查四看” 巡检法:查设备状态、查线路隐患、查防护装置;看运行参数、看物料状态、看预警信号、看操作环境。在他的精心维护下,设备连续 38 天零故障运行。

每当遇到人员短缺时,他总是第一个顶上去。在工作面上下隅角退锚作业中,他总结出 “一停二看三操作” 安全口诀,带领班组实现零事故作业。“井下作业就像在钢丝绳上跳舞,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侯功勋经常这样告诫工友。

新时代矿工的价值重构

侯功勋的成长轨迹,折射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已突破 1000 个,但复合型技术人才缺口仍达 200 万人。袁店一矿矿长张建国表示:“像侯功勋这样既懂传统工艺又掌握智能化设备的‘多面手’,正是企业急需的人才。”

为培养更多技术能手,该矿建立 “三维培养体系”:理论培训 + 实操演练 + 技术比武。近三年来,已有 127 名矿工通过技能竞赛实现岗位晋升。侯功勋的事迹被改编成安全教育情景剧,在矿区巡回演出 20 余场,激励着更多青年矿工扎根一线。

从掘进巷道到采煤工作面,从传统工艺到智能开采,侯功勋用 29 年书写着平凡中的伟大。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矿工既要传承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的优良传统,更要具备 “一专多能、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矿区,侯功勋又换上工装走向井口,在他身后,是千万个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矿山脊梁,正用双手托起中国能源安全的明天。

(蔡进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