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4月1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科普之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力衰竭患者的“低盐饮食攻略”

□ 作者 □沈茂

对于许多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医生所反复强调的“低盐饮食”似乎正逐渐成为一道枷锁。有人担心吃不惯,有人害怕失去了美味,还有人因不了解如何操作而感到焦虑。

实际上,低盐饮食并非简单的“不加盐”,而是一门科学与生活经验结合的学问。如果能掌握合理的方法,即便严格限盐,依然是可以兼顾健康和味蕾的满足的。对此,本文将会从日常实用角度出发,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份易懂、可落实的饮食行动指南。

为什么心衰患者必须控制盐分?

心脏作为人体的动力泵,需要通过规律收缩来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当心脏功能下降时,血液的泵出效率便会降低,体内多余的钠盐就像一块块“吸水的海绵”,导致水份潴留,使心脏负担,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下肢水肿等。心衰患者要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3g,心衰急性发作伴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2g(每摄入2.5g食盐相当于摄入1g钠)。目前有许多人都误以为少吃咸菜、酱油就能达标,但实则生活中“隐形盐”是无处不在的,一半汤匙豆瓣酱含盐量就可达每日限量的60%,一片面包也可能暗藏0.5克盐分。因此,了解“盐”从哪里来,便是开启低盐生活的第一步。

从厨房到餐桌:减少盐分的实战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改变烹饪习惯无疑是控盐的核心战场。选择新鲜食材代替加工食品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法则。一般来讲,新鲜猪肉的钠含量常为火腿的十分之一,自制番茄酱要比市售产品少70%的盐分。在烹饪方式上,清蒸、白灼、凉拌要比红烧、卤制更有利于保留食材原味,若担心味道寡淡,还可尝试“分步调味法”——先用少量盐在食物表面提鲜,出锅前再淋上柠檬汁或醋增强味觉层次感。还可以用带刻度的控盐勺来直观量化用量,养成每次称量习惯后,对盐分的敏感度就会显著提升。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市面上的“低钠盐”虽然用了氯化钾来替代部分氯化钠,但过量摄入钾也可能引发其他风险,因此使用前务必咨询好医生。

解锁天然食材的味觉密码

此外,巧妙地利用食材的天然属性,也可以让低盐饮食摆脱“淡而无味”的困境。具体来讲,菌菇类含有着丰富的核苷酸物质,与肉类搭配就能产生类似味精的鲜味协同效应;胡萝卜、洋葱等根茎蔬菜都自带甘甜,炖煮过程中释放的自然糖分便可减少调味需求;海带、紫菜中的谷氨酸则能增强咸味感知,即使减少食盐仍能保持风味饱满。在食材搭配上,大家还可以采用“鲜味三角”原则,即每餐保证至少一类鲜味食材(如干贝)、一类增香物质(如香葱)、一类层次调节剂(如黑胡椒),这样的组合往往能激发更立体的味觉体验。对于需要长期控盐的患者而言,逐步训练味蕾的敏感度也是同样重要的,当持续两周保持低盐饮食后,大多数人都会重新发现食物本身的细腻滋味。

调味品替代方案与使用禁忌

而重新定义调料的角色也是一个关键突破口。目前,市售成品调味料大多属于“隐形盐重灾区”,建议大家可以自制复合香料粉(如茴香+八角粉碎)来代替盐撒在菜肴表面。香草类食材往往都具有强大的兼容性,罗勒与番茄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迷迭香也可赋予烤肉草本香气。在酱料调制方面,用油醋汁(橄榄油+苹果醋+蒜末)替代酱油,用酸奶混合芥末酱制作沙拉酱,这样既能增添风味又可规避多余的盐分。但大家也要注意,需警惕某些“伪健康”陷阱,比如说日式味噌汤虽然富含益生菌,但单碗含盐量却常超过2克;标榜“零添加”的手工豆腐乳,依然属于高盐腌制食品。建立正确的食物认知体系,比严格忌口更重要。

综上所述,低盐饮食不是冰冷的医学指令,而是需要倾注耐心与智慧的生活艺术。患者和家属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脆弱的心脏构建更强大的支撑系统。记住,好的饮食管理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既不需要自我惩罚式的苛求,也不能放任自流。当低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非治疗负担时,那些看似清淡的食物里,反而能品出最真实的人生百味。就让我们携手在健康与美味间找到平衡点,让每一口食物都充满守护生命的仪式感吧。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