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乡镇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设施落后,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态度也较为落后;加之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家长陈旧的思维方式,导致素质教育在农村地区实施多年仍进展缓慢,课堂教学改革也未见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英语课程改革一直是一个难题。
英语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而言,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讨如何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注重课堂引导
农村初中的学生往往对外界充满好奇,他们听得多但实际见到的却很少。这种特点一方面使他们对英语课程抱有较高期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例如,《Go for it》教材中的话题和任务设计虽然实用性较强,但对农村学生而言却显得难以理解和接受。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许多教材中设定的主题和内容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难以理解,导致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早辅导或课前几分钟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英语课堂充满期待。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预习任务作为课堂的热身活动,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的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创造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于他们掌握英语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呢?首先,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灵活的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变化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是基础。但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教学,学生学到的只是基本知识,即使掌握了也无法灵活运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灵活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强调,语调在教学中非常重要。例如,“你可以离开”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调表达出50种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语言艺术。即使教师知识渊博,如果授课方式单调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久而久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探索热情也会逐渐消退,学习成绩随之下降。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和理念上进行改革,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例如,单纯地教单词、背课文、讲语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动力。教师应坚持“精讲精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教学原则,在45分钟的课堂中追求高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计划、方法和步骤,精心备课,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授课时,力求“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谓“精讲”,是指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避免冗长的讲解,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课堂时间。而“精练”则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以旧促新,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多听、多说、多参与口语实践,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教授Unit 6 Topic 1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日和性格特点,并以“I’m…”为主题进行表达。通过“What’s your characteristics?”等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背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志愿者”,并自荐担任奥运宣传员。这种情境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和学习兴趣。长期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显著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四、结语
从当前初中英语教育的现状来看,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水平普遍较低,这是每位英语教师都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然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初中英语教育质量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提升我国初中英语教育水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