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作为设计学类一年级的学科基础课程,致力于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学生在绘图软件操作与创意执行方面的综合能力。课程组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三创促三力”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提升团队研究力、完善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组实力、创建适时教学方法,融合竞赛进课堂、创意成果考核评价”的规划举措,形成了“从思政引领定力、从实践提升能力、从成果创造动力”的课程内涵。这一创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执行能力,为培养基础应用型设计实践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在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同。
课程由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林美婷老师主持,是浙江省教育厅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和Illustrator软件)”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聚焦传统课堂绘图软件教学在数字时代的改革需求,通过“三创”深度学习路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痛点突破: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藩篱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中,课程团队以“三创”深度学习路线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与举措。“三创”深度学习路线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框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团队研究力,完善教学内容;二是强化课程组实力,创建适时教学方法;三是融合竞赛进课堂,以创意成果进行考核评价。这一闭环设计将知识建构、迁移应用、创造与评价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式教学和竞赛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混合式教学设计为“三创”深度学习路线提供了重要支撑。课程团队设计了以课程任务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框架,明确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分工,利用线上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线上平台具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扩展学习、交流讨论等功能,支持师生及时反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管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和拓展性。
深度教学模式是“三创”深度学习路线的最终目标,强调以课程思政成效为牵引,将深度学习目标融入课程思政效果中,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课程团队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收获和产出效果,课程最终成果基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的应用性和创新性。通过深度学习路线设计,以“三创”促进学习“三力”,解决实现育人高阶目标难的问题。通过“三创”深度学习路线设计、混合式教学设计和深度教学模式的创新举措,《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提升了课程的育人效果和影响力。
二、项目驱动:代练锤炼创新思维
课程通过四轮实验教学,积极探索“项目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以项目代练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产教融合实践中,课程深度参与2024年“数智赋能·创意温州”活动,负责主视觉设计与动画制作。学生以几何图形为动画元素,通过动态效果展现温州在数智化浪潮下的新风貌,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契合活动主题。在竞赛驱动方面,课程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设计类相关赛事,强化专业综合能力。学生在竞赛中屡获佳绩,这些成果不仅验证了教学改革的成效,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显著提升了专业自信心。通过“项目驱动”的结合,课程成功构建了“课堂基础教学+竞赛实战演练+实践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模式,为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学校资源支撑体系: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温州商学院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源保障,构建了“硬件支撑-校企协同-平台赋能”的三位一体支持网络。在基础设施层面,学校配备智慧教室、数字化机房及教学云平台,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设计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意和专业能力的机会。此外,学校还为课程团队提供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支持,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推动“三创促三力”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通过这些资源支持,学校为课程改革和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课题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2020年度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和Illustrator软件)”(SJ2020YLK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