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美术教学目标正从传统技能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文化理解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及多元文化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色觉与听觉》为例,探讨如何在中职美术课堂中融合文化理解与艺术创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指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进行感悟、领会与阐释的能力。通过文化理解,学生能更好地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理解艺术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中职学生因学习积极性不足,其动机多受感性认识影响。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构建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媒体创设情境等方式,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与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分析教材内容,梳理美术要素
(一)课程内容
《色觉与听觉》一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色彩构成》一书中第6章“色彩的生理与心理效应”的拓展延伸与应用。本课通过探索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实现视觉形象和音乐形象的转换,从而深化学生对色觉与听觉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经验,将本课内容拓展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以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去分析、感受、表现色觉与听觉,提高学生对视觉美和听觉美的表现能力。
二、分析学情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成构知识,掌握色彩联想的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的基本特征、色彩情感构成相关知识。也具备了基础的审美造型能力和音乐素养。但对于用绘画表达听觉,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会陷入不知如何表达的困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色彩与音乐的联想,通过色彩表达音乐的情感变化;掌握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的表现手法,运用色彩与点、线、面的结合表现节奏感。
2.能力目标
学会用点、线、面和色彩等美术元素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运用色彩的节奏表达音乐主题,完成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感的色彩构成作业。
3.素养目标
将色觉与听觉融会贯通,丰富色彩构成作品表现力,抒发内心的情感;掌握色彩情感、联想与色彩设计创意的关系,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三、整合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过程
(一)聆听绘画,发散思维
色彩与音乐之间存在深厚的联想,通过色彩的运用,我们能够生动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变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康定斯基的《印象三(音乐会)》,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与音乐的微妙联系,初步理解色彩与音乐的关系,认识到色彩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学生回顾所学色彩知识,尝试联系音乐,阐述如何用色彩表达情感变化。这一过程不仅发散思维,还为后续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二)描绘音乐,扩展提高
在掌握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的表现手法后,进一步挑战学生,通过运用色彩与点、线、面的结合表现音乐的节奏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色彩与点、线、面的结合表现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创设游戏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节拍游戏,邀请学生即兴表演节拍并用绘画表现,重点运用点、线、面表达节奏美感,鼓励大胆尝试,展现对音乐的独特感受,用多种方式表达节奏,深化对艺术表现的理解。
(三)动静结合,综合表现
本环节教师播放《梁祝》,营造艺术氛围,要求学生以色彩节奏为主题,结合对音乐的文化理解进行即兴创作。学生根据指导,聆听音乐,感受节奏与韵律,运用色彩、点、线、面等美术元素,将内心感受转化为绘画作品。创作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听取他人意见与建议,反思并提升创作水平。这一环节通过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帮助学生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表达艺术感受,深化对色彩与音乐关系的理解。
四、立足文化视觉,讲究循序渐进
(一)“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是中职美术学习情境的宗旨
在中职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实现目标,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那份源于文化底蕴的厚重与深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的艺术视野将更加开阔,审美情趣也将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理解层次”循序渐进是中职美术学习情境的重点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聆听绘画,发散思维”、“描绘音乐,扩展提高”、“音画延伸,深度欣赏”、“动静结合,综合表现”这四项学习情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艺术与文化的理解。这一过程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艺术视野,也增强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文化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