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5月1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Page 8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尚与烟火共融 传统与现代共振 解锁太原钟楼步行街 古韵与新潮的文化密码

当下,山西在各大旅行 App 榜单上热度飙升,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作为 “太原老城区的会客厅”,钟楼步行街更是凭借独特魅力,吸引无数游客慕名打卡。太原市钟楼步行街综合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今年 “五一” 假期,这里累计接待市民游客 64.4 万人次,同比增长 0.94%,单日最高客流达 14.4 万人次,销售额同比增长 19.74%。老字号与新业态碰撞,旧时光与新潮流交融,文化底蕴与市井烟火共生,这条千年老街正焕发蓬勃生机。

古韵留存:

千年文脉的深度传承

“一条钟楼街,半部府城史”。钟楼街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民国,原名东门正街,因明初建起的钟楼而更名。如今 25.89 米高的钟楼,依据历史信息和影像资料修复,台基深灰色墙砖古朴厚重,木质楼阁覆盖琉璃瓦,古色古香,石基甬道处匾额 “凫氏洪声”,讲述着钟音质优声洪的历史。市民赵建新自幼居住于此,对这里的历史典故如数家珍,还怀念着 “老鼠窟” 元宵的味道。

如今的钟楼步行街,实则是东羊市街、按司街、钟楼街三条街道的合称,曾是太原府城内最为重要的商业聚集区。三年前,经过精心改造,钟楼步行街焕然一新。仿明代建筑风格的上海饭店、古朴典雅的开化寺、具有折衷式风格的百年邮局等建筑各具特色。此外,按察司牌楼、开化市门楼、华泰厚等 18 个单体建筑也被原汁原味复建;说书楼、民国日报社、120 号院等建筑,则在保留完整主体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历史资料进行修缮与恢复,既留存了城市记忆,又传承了历史文脉。其中,建于清末的 120 号院,是太原市内为数不多的 “三进大院”,其前身为 “兴业钱局”,如今已变身为钟楼书院,成为钟楼街老建筑 “保护、恢复、激活” 理念的生动实践。踏入书院,红门碧窗、质朴匾额、飞檐翘角,瞬间隔绝外界喧嚣。文创区、饮品区、图书区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游客既能坐在檐下木椅上静心阅读,也可参与展览、讲座、读书沙龙等丰富活动。

2024 年春节,钟楼街二期项目全面开启。与此同时,“太原钟楼历史街区再生项目 —— 从衰败地区到活力中心” 荣获 “亚洲都市景观奖”,这不仅是对钟楼街改造成果的认可,更彰显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钟楼街片区历史遗存极为丰富,书业诚、亨升久、关帝庙等文保建筑,以及开明照相馆、合作大楼等文物建筑,宛如凝固的历史,默默诉说着过往岁月。而众多老字号,则是鲜活的文化记忆载体。这里汇聚了中华老字号乾和祥、泰山庙、老香村、老鼠窟;三晋老字号大宁堂、华泰厚、认一力;太原老字号天津包子铺、上海饭店等十余家老字号与百年老店。它们以 “诚信为本” 的晋商精神,世代传承着独特的产品、技艺与服务,成为老街吸引游客的重要招牌。

创立于 1928 年的华泰厚,凭借 “一件衣裳传三代” 的卓越口碑,至今仍被老太原人津津乐道。走进店内,服务员热情相迎:“这是老师傅刚做好的中式坎肩,您试试。尺寸不合适,师傅可以修改。除成衣外,我们还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市民杜琳杰前来为女儿婚礼定制礼服,谈及华泰厚,她满是感慨:“老父亲曾在此定制中山装,多年过去依然挺括,老人家每逢正式场合都要穿上!”

除老建筑、老字号外,钟楼街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汇聚之地。恒义诚老鼠窟元宵制作技艺、乾和祥茶庄茉莉花茶拼配加工包装技艺、糖醋鱼制作技艺(老太原菜馆)等老手艺,承载着悠悠历史记忆,见证着文明的代代传承。

新潮涌动: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如何让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太原市迎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苏国清给出答案:“在许多太原人心中,钟楼步行街是文化地标与精神家园。我们既要保护好老建筑、老字号、老手艺这些‘老底子’,更要搭建创新平台,激活传统文化活力,让文化资源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播。”

在靴巷游客服务中心,“纸伞流光 晕染春雨” 非遗油纸伞国画手绘体验活动正热闹开展。市民李媛陪着孩子,手把手教孩子将浆糊抹在伞骨上,再小心粘贴素白纸。“让孩子亲手完成作品,体验慢工出细活的成就感,我也借此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非遗传承人的匠心。” 李媛说道。

钟楼步行街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街区会定期举办主题文化市集,并适时开展民俗表演、非遗体验、少儿研学、文体娱乐、国风演绎等特色活动,确保游客每次前来都能有全新体验。

同时,街区引入众多文化味浓、体验性强的新业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旅游需求。晋礼城市会客厅文创店内,珐华器、玉雕、推光漆器、泽州铁器、上党堆锦等各类非遗作品,以及黎侯虎衍生穿戴、晋绣丝巾等非遗融合产品琳琅满目,一站式展示山西文化与地方特色。云冈石窟千佛龛冰箱贴、“悟空” 皮影画、“跟着悟空游山西” 纪念门票等精美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店长张涛表示:“目前,文创产品已开发出 18 个系列、200 多个原创 IP,投产单品达 2000 多个。”

老字号在传承中创新,积极跨界融合,精准把握流量密码。建于 1901 年的钟楼街邮局,作为太原邮政发展的历史见证,如今不仅保留邮政服务窗口,还特别开辟文创产品展示区与休闲餐饮区。集邮爱好者夏立在钟楼街主题邮局重装开业后专程打卡:“这里的邮政文创产品新颖独特,邮局里飘着蛋糕香气,让人忆起从前写信、寄信的美好时光。”

乾和祥茶庄作为全国 8 家茶行业老字号之一,也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去年 9 月,乾和祥茶文化类博物馆成立,100 多件茶壶、茶桶、茶饼等老物件,讲述着品牌发展历程,彰显晋商坚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茉莉花茶拼配加工包装技艺,让更多游客深入了解这门老手艺。

街区其他商户同样积极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春秋茶社位于通往关帝庙的小巷中,青灰色院墙上,有关关公的诗词作品别具一格。茶社负责人王焰介绍:“茶社取名源于关羽夜读《春秋》,这里不仅提供茶饮、茶艺服务,更是传统文化宣传阵地。我们以关公文化为主题,举办文化惠民演出、大型实景演出,以及书法展、金石雅集、朗诵讲座等活动。”

“观汾” 酒馆学术会客厅在过去一个多月里,接连举办《为什么说中国壁画在山西》《走向人间的神 —— 山西北宋彩塑的世俗化解读》《山西古代壁画隐藏着哪些密码》等多场山西文化讲座,场场座无虚席、精彩纷呈。

为打破传统文化传播壁垒,实现文化表达年轻化与潮流化,钟楼步行街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联动官方媒体与自媒体,构建社交媒体矩阵;在官方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基础上,同步运营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官方账号,宣传街区历史文化与特色活动;借助朋友圈、微博话题投放,以及地铁车厢广告轮播等方式,扩大街区影响力。如今,钟楼步行街已成为太原市文化新地标,接连荣获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步行街” 等多项殊荣。截至今年 4 月底,累计接待市民游客 5000 余万人次。

(李建莉 文/图)

游客纷纷在钟楼街拍照打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