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5月1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Page 15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程思政理念下陕西省民办高校智慧体育教学开展路径研究

□ 作者 □ 西安欧亚学院 洪秀岩

2020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办学自主性大、市场导向性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特点。大思政建设格局下,陕西省作为我国民办高校大省,民办高校数量众多,办学水平较高,陕西省各高校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各学科、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以陕西省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智慧教育”时代背景,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进行讨论,旨在提升高校体育课程育人实效,实现德育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一、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耦合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可知,大学体育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其基本目标涵盖运动参与、技能掌握、健康提升、心理成长及社会适应五大领域。根据课程目标可知,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在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已拓展至培养学生坚韧意志、团队协作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思政教育层面。由此可知,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理念二者目标具有一致性,具有耦合的必要性。高校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课程,通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可实现思政课程的“静”与体育课程的“动”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还可通过运动实践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检验,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理念二者相互渗透,具有耦合的可行性。

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价值探析

(一)体育精神与价值观塑造

高校体育竞赛活动蕴含的拼搏、进取、公平竞争等精神,与思政教育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高校通过开展常态化体育竞赛与活动,形成“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目标,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校园体育竞赛,不断增进体育技能,挑战身体极限,培养拼搏进取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培养

体育比赛具有严格的规则,通过开展常态化体育竞赛与活动,学生在比赛参与的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例如,在足球比赛中,球员需严格遵守足球比赛规则,如果违反规则将会受到相应判罚,并影响团队技战术安排。通过开展规则教育,可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法治观。

(三)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教育

篮球、排球等团队体育项目,强调队员间的协作配合。高校通过开展集体项目比赛,学生可在训练与比赛中深刻体会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正确认识到团队力量大于个人,从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校园篮球赛里,后卫、前锋、中锋等不同位置球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为团队胜利共同努力,让学生理解为集体荣誉奉献的价值。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智慧体育教学路径

(一)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

课程思政作为一项新的教学理念,高校体育教师普遍缺乏对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进行

挖掘和开展教学设计的能力。大思政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师应主动加强思政学习,提升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充分挖掘体育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有效融入教学,在体育教学的各环节融入思政教育,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普遍以体能和技能练习为主,导致理论教学时间较少,难以对思政教育知识进行充分渗透。智慧教育时代下,高校体育课程通过教学方法创新,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上教学环节增设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赛事欣赏等知识模块,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三)拓展体育教育内涵,丰富体育课程文化内涵与育人价值

体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体育教师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主动拓展体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例如,通过讲解奥运冠军事迹,剖析冠军背后的拼搏历程与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奋斗动力;在太极拳课程学习中,通过融入武德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传授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丰富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与育人价值。

四、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先天具有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体育课的“动”与思政教育的“静”的结合,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展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丰富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与育人价值,实现高校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的同向同行。

作者简介:洪秀岩,女,副教授,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现任职于西安欧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信息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