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5月2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学术论坛 小型舞蹈作品的快速编排方法 中专舞蹈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研究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研究

□ 中共伊金霍洛旗委员会社会工作部 齐玲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指向,内蕴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现实诉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应对社会多元化、复杂化挑战的有效方式,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为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及关系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理论意涵与实践特征,其社会治理体系面临空前复杂性与艰巨性,核心挑战在于多元利益格局下的有效治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社会治理注重公平正义,推动资源分配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及群体差距。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路径,要求统筹经济效率与文化价值,提升公民素质与社会文明水平。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要求增强外部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则强调将生态文明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公民等多元主体基于平等协商、协同合作的原则,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所形成的有机结构。其中,政府承担主导职能,负责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与秩序维护;社会组织凭借专业性与灵活性,提供差异化服务,弥补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与环境治理;公民作为治理的基础单元,通过制度化渠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挥监督与建言作用。

(三)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价值引领与目标导向。以共同富裕为例,其推进过程需依托多方协作机制,聚焦弱势群体保障与欠发达地区振兴。同时,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力量,通过整合多元资源、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协同效能,能够有效回应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系统性挑战,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二、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现实挑战

当前,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公民之间存在信任基础不牢的问题,部分公众对政策执行效能与公共服务质量存有疑虑,影响政府公信力;社会组织与企业在参与治理过程中面临监管约束与公众质疑的双重压力,尤其在信息透明度不足的情况下,其公信力难以有效建立,制约多元共治格局形成。资源分布呈现显著城乡差异与主体差异,城市在人力、物力与财力配置上占据优势,农村地区则长期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社会组织与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等要素获取渠道,参与能力与积极性受到抑制。此外,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协商议事与决策参与平台,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实质性参与程度偏低,社会组织与企业的意见表达渠道有限、反馈机制不完善,协同共治理念未能有效体现。

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

强化主体间信任机制,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升治理透明度。政府应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发布政策与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监督;社会组织与企业也应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定期披露财务、项目进展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增强公众信任。同时,构建多元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社区议事会等形式,推动各方常态化沟通协商,增进互信共识。

优化资源配置格局,应推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发展差距。政府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同时,建立跨主体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协同互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健全协同治理体系,要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治理系统,为各方提供高效协作空间。同时,完善科学决策参与机制,明确多元主体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定位,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社会组织与企业在重大政策制定中的实质性参与程度,广泛征集民意,提升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四、结语

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出发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引领与方向指引,而后者则是实现前者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支撑。当前,治理主体间信任不足、资源配置失衡及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共同体建设进程。通过强化信任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协同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破解现实困境,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此举有利于整合多元资源、提升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社会支撑,助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