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化,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正逐步与互联网融合。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影响,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创新管理的新要求,并围绕互联网+思维树立、教育管理团队打造、智慧校园构建、信息安全管理、教育管理平台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了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的教育创新管理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一)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被引入教育管理,驱动了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时间、空间,而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高职院校能够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制定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差异化教学,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同步发展。
(三)师生互动的实时性
互联网打破了沟通的时空限制,使得师生互动更加实时、便捷。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供个性化指导,增强了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创新管理的新要求
(一)提升信息素养
教育管理者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以便有效融入教育管理实践,实现线上教学模式的有效引入。
(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需调整与优化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深度融合信息网络技术与教育管理,打造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随着教育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安全成为重要议题。高职院校需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意识,采用先进技术防止信息泄露或损毁,确保教育管理信息的及时、准确获取。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职院校教育创新管理实现路径
(一)融合互联网+思维
调整与优化教育管理方案:突破传统束缚,运用创新思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案。
深度融合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的教育管理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教育管理方案,提升管理效能。
及时收集反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收集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反馈,调整完善教育管理方案。
(二)加强教育管理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应通过主题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提升教育管理团队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确保团队与教育创新管理的需求相适应。
(三)构建智慧校园
建立大数据分析挖掘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教学数据,为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联合共建智慧校园:与计算机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教育管理软件,实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
(四)强化教育信息安全管理
高职院校应构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采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技术手段,确保教育管理信息的安全存储与传输,防止信息泄露或被破坏。
(五)优化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加强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双向学习管理模式,提升教育管理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构建扁平化组织结构:简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六)加快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除负面思想影响,提升教育管理成效。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需把握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新要求,通过融合互联网+思维、加强团队建设、构建智慧校园、强化信息安全、优化管理平台、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推动教育创新管理的实现,提升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简介:赵红岩(1983.10-),男,汉,籍贯:黑龙江,毕业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校: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