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3年12月29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医学常识 高血压的相关小常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抢救与康复措施 能降低患心脏病风险的生活方式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抢救与康复措施

□ 张富多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部组织缺氧而引发的病症。这种病症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常常造成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抢救与康复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这一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科普。

一、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危害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脑梗死发病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迅速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与优势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治疗重视患者整体的健康状况。不仅针对病症进行治疗,还会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通过辨证,即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来识别疾病的性质和阶段,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调理气血与平衡阴阳: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流畅和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中医会采用各种方法来调理气血,如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及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促进气血流通。同时,中医还会致力于平衡阴阳,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

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介入:西医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主要着眼于迅速恢复脑部血流。采用溶栓、抗凝药物以及神经保护剂等手段,旨在尽快挽救缺血的脑组织,减少神经损伤。这些现代医学技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效果确切且迅速。

综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整合两者的长处。西医的迅速介入可以挽救更多的脑组织,而中医的整体调理则可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种综合治疗方法既考虑到疾病的急性期处理,也重视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反应,医生可以灵活地调整治疗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急性脑梗死的抢救措施

西医抢救:一旦怀疑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应立即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在发病4.5小时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如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对于不适合溶栓的患者,可考虑机械取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同时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对症治疗。

中医抢救: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可给予针灸治疗,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常用穴位包括人中、内关、三阴交等。此外,根据辨证结果,可选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中药急救药物,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四、急性脑梗死的康复治疗

西医康复:脑梗死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西医康复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如电刺激、超声波等)、作业疗法(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言语疗法等。此外,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采用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医康复:中医康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后期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灸治疗:针灸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针灸师会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2)中药治疗: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为患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药(如丹参、红花等)、益气养阴药(如黄芪、麦冬等)和通络止痛药(如川芎、白芷等)。中药治疗可调理全身气血,促进脑部功能恢复。(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对于脑梗死导致的偏瘫、肢体僵硬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4)康复训练:中医康复训练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传统健身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保持良好作息和心情。

注意事项:一旦出现疑似脑梗死症状,应立即就医;在治疗过程中遵医嘱,按时服药和复查;康复期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保持乐观心态。

六、结语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抢救与康复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通过整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和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参与预防和康复治疗工作,通过综合治疗和患者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以此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