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4年4月1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卫生常识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副脾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浅析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副脾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浅析

□ 蒋居毅

脾脏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血液过滤、免疫反应等功能。然而,在脾脏附近,有时会存在一个或多个较小的副脾。然而,不要因为它的名字中有“副”字就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存在。实际上,副脾在我们的身体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具有许多令人惊讶的特点。

副脾是指在脾脏周围或远处发生的与脾脏相连的额外脾组织。副脾的大小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副脾的发生机制主要与脾脏发育过程中的迷走脾组织、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脾脏是由多个脾原基发育而成,这些脾原基之间通过血管相连。如果某个脾原基在发育过程中与主脾分离,但仍然通过血管与主脾相连,就会形成副脾。副脾的发生率约10%至30%,它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脾脏周围,首先多见于脾门,其次是胰尾部,另外还可见于大网膜、脾韧带、肠系膜、小肠壁、女性附件、男性阴囊等部位,甚至有发生于胸腔的报道。

副脾大多为良性病变,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副脾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脾功能亢进:副脾可能因脾功能亢进导致血细胞减少,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脾囊肿或肿瘤:副脾可能发生囊肿或肿瘤,需要与恶性肿瘤相鉴别。脾破裂:副脾可能因外伤等原因发生破裂,导致腹腔出血。

副脾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迷走脾组织:迷走脾组织是副脾最常见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脾组织在脾脏周围或远处的迷走生长。脾囊肿:部分副脾可能形成囊肿,囊肿内容物主要为血液、淋巴液或浆液。脾肿瘤:副脾可能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如脾血管瘤、脾肉瘤等。

副脾的症状并不典型,往往在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时被意外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左上腹不适:副脾较大时,可能对周围脏器产生压迫,导致左上腹不适。贫血:副脾功能亢进,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出现贫血症状。出血倾向:副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可能出现出血倾向。

副脾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及联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叩诊等方法,判断脾脏的大小、质地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副脾。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判断脾功能是否亢进,是否存在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检查手段,可以直观地观察脾脏及副脾的形态、结构,确诊副脾。副脾主要与以下几个疾病相鉴别:脾门淋巴结肿大及左上腹肿物,其中肿大的淋巴结为中等大小,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的低至弱回声区,有时可见淋巴结门结构;左上腹肿物为大小不等,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包膜有或中断,呈圆形、椭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的中至低至无回声区,有球感,不随探头推移活动。良性肿物内血流稀少,无高速动脉血流;恶性肿物内血流较丰富,常有高速动脉血流,这些声像图特征均有别副脾。

副脾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1.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副脾,可采取观察、随访等保守治疗措施;2.药物治疗:对于脾功能亢进导致的症状,可尝试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3.外科手术:对于副脾较大、症状明显或怀疑有恶性变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术。脾切除术可彻底去除副脾,缓解症状。

目前,副脾的预防措施尚不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及时发现并治疗副脾可能导致的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副脾的发生。副脾作为脾脏的一种变异,大多为良性病变,无需特殊处理。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副脾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需要及时发现并治疗。通过了解副脾的概念、发生机制、临床意义、病理变化、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副脾,提高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措施,保障身体健康。总之,作为人体内的一个小巧却有着重要作用的器官,副脾值得我们投入更多关注和关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珍视每一个细微的生命奇迹吧!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