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这个让众多女性困扰的问题,看似常见却又常常被忽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阴道炎这个女性“小烦恼”的神秘面纱吧。
1.阴道炎的病因
细菌感染:阴道内本身存在着各种菌群,当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有害菌过度繁殖时,就可能引发阴道炎。
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这种真菌在正常情况下少量存在于阴道内,但当遇到身体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怀孕、患糖尿病等情况时,白色念珠菌可能大量繁殖,引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滴虫感染:滴虫阴道炎主要由阴道毛滴虫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公共浴池、浴巾等间接传播。
激素变化:女性在月经周期、怀孕、绝经前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阴道的酸碱度和菌群平衡,增加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时间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过度清洁阴道(如频繁使用洗液冲洗阴道内部),破坏阴道的自然防御机制等,都可能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性生活:不洁的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容易将病原体带入阴道,引发炎症。
其他因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增加阴道炎的患病率。
2.阴道炎的特征
阴道分泌物异常:分泌物可能增多,质地、颜色和气味发生改变。例如,细菌性阴道病的分泌物通常呈灰白色、稀薄,有鱼腥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分泌物多为白色稠厚,呈豆渣样或凝乳状,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滴虫阴道炎的分泌物则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异味。
外阴瘙痒:不同程度的瘙痒感是阴道炎常见的表现,尤其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瘙痒往往较为剧烈,令人坐立不安。
外阴红肿、疼痛: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外阴皮肤红肿、灼热,甚至出现性交痛。
尿频、尿急、尿痛: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阴道炎的种类
细菌性阴道病(BV):主要是由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除了分泌物异常和异味外,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剧烈的外阴瘙痒,以及豆渣样或凝乳状的分泌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容易反复发作,尤其在月经前后或妊娠期。
滴虫阴道炎(TV):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的分泌物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伴有异味和外阴瘙痒。滴虫阴道炎需要夫妻双方同时治疗,否则容易交叉感染,导致病情反复。
老年性阴道炎:多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阴道内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伴有灼热感等。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常见于婴幼儿,主要由于幼女的外阴发育差,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患儿常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等。
4.阴道炎的防治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不要随意使用洗液冲洗阴道内部。
选择合适的内裤:穿着棉质、透气的内裤,勤换洗,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要清洗外阴,避免多个性伴侣。如果性伴侣患有生殖系统感染,应及时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避免滥用抗生素: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阴道菌群平衡,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定期妇科检查:建议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白带常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我们应当了解它、重视它,通过正确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关爱自己,让我们远离这些“小烦恼”,拥抱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