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竞争愈发激励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特征,需要高校积极迎合时代趋势,拓展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思政教学更加有机的融合,以达成更加综合的人才培养。本文将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基于当下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情况,结合全程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探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期能够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教育是国之大计,在2013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会议,提出了“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的理念,该理念亦督促高校教师们在专业技能的教授之余,需要对学生做出系统的教学引导,其内容应涵盖技能应用,团队协作,以及抗压负责等多方位的能力训练,以此来培养可以在具体的工作中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社会人才。
基于这些政策背景,燕京理工学院产品设计专业部分教师,希望能够立足本专业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探讨将全程育人理念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并求可以更好的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全程育人理念介绍
全程育人理念指的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在其整个学习过程中系统的进行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的,以多方面,多维度的知识点及思政教学进行穿插授课,以确保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健康的引导的教育方式。这种理念强调教育工作者要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注重课程思政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求立足于当下的时代背景,将针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并实践出一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全程育人理念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路径
以“全程育人”理念为核心,产品设计专业教师们就如何将教学思政内容融入课堂,进行了多种实践路径尝试,。通过贯穿四个年级的课程教学实践,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每个年级和阶段的教学内容力求适应学生的
表1 大学四年教学内容安排
成长需求和能力提升的节奏,并实现从基础技能训练、设计思维拓展到综合设计实践的全方位培养(表1)。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也努力将传统文化、社会责任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以求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和积极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具备扎实的职业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潜力。
三、全程育人理念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成果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专业最终在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设计基础和实践技能,还形成了较强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图1)。在各个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课程的递进性帮助学生在设计思维、调研分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尤其在高年级阶段表现出运用设计方法论来调查并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图2)。
图1 对传统家具进行革新设计,弘扬传统文化
图2 学生尝试用设计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专业的综合性与落地性较强,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的知识模块的融入有着更多的着力点。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也应针对当下学生们的不同特征,以发展的眼光,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来构建出完善的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之余,让他们更好的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社会问题,强化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意识,以更好的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和助力。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受燕京理工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支持。
项目名称: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雪龙(1988.11-),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人,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产品设计,研究方向:产品创新应用设计。
第二作者:郑建楠(1984.7-),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人,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学位,专业:产品设计,研究方向:人文关怀与适老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