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4月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Page 13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赋能:幼儿全人发展视域下的教育路径探索

□ 作者 □ 昆山市柏庐幼儿园 吴欣怡

劳动教育是幼儿认知世界、建构经验的核心方式,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已从单纯的生活技能培养,发展为融合品格塑造、文化传承与社会适应的全人发展载体。然而实践中仍存在内容碎片化、评价功利化等问题,如幼儿面对集体劳动时出现“非己之事不关心”的现象,折射出劳动教育中社会性培育的缺失。本文基于实践经验,从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协同视角,提出“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的全人发展路径,旨在为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幼儿体能锻炼的重要方式。如户外种植花草,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手臂力量;整理玩具等活动可让全身肌肉运动,增强体质与身体协调性。同时,劳动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解决问题、创造和想象等能力。比如穿衣服、搭建积木等活动能锻炼自理能力与思维能力。此外,劳动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劳动观念与态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影响其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培养幼儿劳动观念

幼儿在劳动中能亲身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如参与厨房劳动或参观农场,从而对劳动者产生尊重与感激之情,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集体劳动和社区服务还能增强幼儿社会责任感,在班级大扫除、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幼儿学会合作与沟通,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勤劳勇敢,劳动精神贯穿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之中。让幼儿参与劳动,就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这种传统美德的内涵,从小培养勤劳、节俭、奋斗的品质。同时,传统节日中的劳动活动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例如,春节前的扫尘,寓意着除旧迎新;端午节包粽子,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幼儿参与这些传统节日的劳动活动,不仅能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许多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内容仍停留在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上,如穿衣、吃饭、洗手等。这些内容虽然基础,但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部分幼儿园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形式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过于注重劳动成果的评价,忽视了劳动过程和劳动态度的评价。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

(一)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创新性和趣味性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在劳动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传统节日的劳动活动,让幼儿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幼儿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创设虚拟的劳动场景,让幼儿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劳动体验和学习。

(二)灵活实施劳动教育,注重随机性和生成性

幼儿园应将劳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劳动体验和学习。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在入园时自己整理书包、摆放物品;在进餐时自己分餐具、收拾餐具等。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成性事件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当幼儿对某个职业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相关的工作场所或邀请相关人士来园进行分享和交流。

家庭是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合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可以指导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劳动机会和条件等。

(三)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注重科学性和公正性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幼儿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从劳动成果、劳动过程和劳动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可以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注重劳动过程的评价

在劳动教育中,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此,幼儿园应注重劳动过程的评价,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例如,可以观察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专注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是幼儿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幼儿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和进步。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互评或自我评价等活动。

四、结语

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全人发展的重要路径,其价值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实现德、智、体的协同赋能。当前劳动教育虽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刻板等问题,但通过创新性活动设计(如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灵活融入日常生活、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可有效突破瓶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家园社协同机制,将劳动教育与幼儿兴趣、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激发幼儿自主性与创造力。同时,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劳动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建构,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探索科技赋能、资源整合的实践路径,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扎实根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