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战术意识对提高运动员的临场判断与应变能力,采取正确技、战术取得比赛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进行分析。现阶段,伴随着篮球运动在高校的火热开展,高校篮球运动竞技水平日益激烈,但目前高校篮球运动训练普遍以技术和体能练习为主,常常忽略战术意识的培养,制约了大学生运动员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升。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意识培养与作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校篮球运动队训练中,应首先从技术能力培养为抓手,通过长期训练和比赛积累,实现高校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一、“篮球战术意识”概念与内涵
“战术意识”指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中,运动员可根据比赛条件做出决策并采取正确运动行动和战术策略的能力。战术意识作为一种以运动技术为基础,自觉、富有创造性的采取特定动作技术的特殊心理活动。因此,“篮球战术意识”是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根据比赛具体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采取实效合理技术行动过程的总和。
二、篮球基本战术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一)运动员身体素质
篮球比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具有较高要求,高度发展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技战术能力得以发挥的保证。篮球竞技比赛需运动员肌肉具有迅速收缩和伸展的能力,具备快速度、高强度地完成各种跑、跳、投等攻防技战术动作。由此可见,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力、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具有较高要求,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速度和耐力素质,才能为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做好体能保障。
(二)运动员技术水平
篮球运动技战术复杂多变,如“空切”“传切”“突分”“快攻”等。战术作为篮球竞技比赛中攻守对抗的方法,需运动员具备运用某种战术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因此,丰富的各种战术形式需运动员具备全面的篮球运动技术基础,并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才能保证战术意识得到发挥。
(三)运动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于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至关重要。篮球运动作为一项身体对抗性竞技体育运动,运动员需具备强烈的取胜动机和欲望,树立起必胜的自信心,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中果断做出决策并坚决执行战术,在训练与竞赛中取得出色成绩。
(四)运动员思维能力
竞技篮球比赛对抗激烈,攻守转换频繁,运动员在比赛中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比赛随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合理的战术行为。同时,根据对手的战术变化,及时改变本队战术,通过将应变和突变结合,准确判断人、球、时、空的变化,才能在比赛中正确执行本队战术。
三、高校篮球运动员基本战术意识培养策略
(一)将身体素质练习与战术意识培养相结合
身体素质作为篮球运动员技战术得以发挥的保证,高校篮球运动队应重视篮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灵敏、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将身体素质练习与战术意识培养相结合,通过将篮球运动快攻、抢断、篮板球等战术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提升运动员动作战术运用能力。
(二)结合篮球技战术培养战术意识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团队运动,技术与战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篮球运动技术只有通过合理的战术运用才能发挥作用,同样,运动战术有赖于良好的篮球运动技术去执行。因此,在高校篮球运动训练中,只有将技术练习和战术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培养篮球运动员战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传球技术作为篮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是篮球运动战术配合的基础,需运动员在传球时既要考虑本队的战术意图,又要观察对方的防守变化,同时为同伴创造有利的进攻机会,才能保证篮球战术执行得到成功。
(三)结合心理训练培养战术意识
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既需要优秀的技术、出色的身体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自信心。在篮球运动队日常训练中,应重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进行训练,通过模拟领先、落后、被对手反超、战术受阻等多种情况,帮助运动员在复杂比赛中能保持冷静,采取正确技战术进行比赛,为运动员技战术实施奠定心理基础。
(四)结合思维培养战术意识
想练结合作为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应围绕战术训练,重点对运动员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时机和配合进行训练,提升运动员临场分析能力和战术执行能力。例如,在快攻训练中,进攻方应根据对手防守站位选择长传还是短传,力争在最短时间形成人数和位置上的优势,同时,根据本队人员站位,合理选择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等各种快攻战术。
四、结语
战术意识作为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得以发挥的保障,对于运动队竞赛成绩具有重要作用。战术意识作为一种特殊心理活动,与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篮球运动队训练中,应将身体素质练习与战术意识培养相结合,在篮球技战术训练中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并通过不断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篮球运动员良好战术意识。
作者简介:刘一彤(1997.11-),女,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现任职于西安欧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