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长河的褶皱里,母亲的身影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她生于1933年的河南,那是个兵荒马乱、民生凋敝的年代,饥饿与苦难如影随形。母亲年少时,便在逃荒要饭的颠沛流离中,尝尽了生活的苦涩,可这些磨难,并未压垮她,反而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在煤矿一人上班的微薄收入,难以支撑起我们这个七口之家。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在矿区家属委员会当起了临时工。那时井下用的石子,没有破碎机,全靠母亲和工友们一榔头一榔头手工砸出,每一下敲击,都砸出了生活的艰辛,也砸出了对家的责任与担当。还有那潮湿矿车里难以倾倒干净的煤,母亲弯着腰,用铁锹一下下挖出,再把矿车清理得干干净净,好让它能顺利入井继续工作。矿区的风,吹过母亲疲惫的身躯,却从未吹灭她眼中对生活的希望。
母亲没什么文化,当年在扫盲班努力学习,还跟着唱歌,可终究认不了几个字。但这并不妨碍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我们最质朴的爱与关怀。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把家里那点好吃的,小心翼翼地留给我们姊妹几个。她自己,总是舍不得尝一口,哪怕食物快要放坏,她才为了不浪费,勉强吃下。她的爱,如同春日暖阳,无声却又炽热,温暖着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母亲到了八十多岁,本该安享晚年,可她却开始捡起别人扔掉的纸箱子去卖钱。我们姊妹几个都难以接受,一方面觉得丢人,另一方面想着家里条件尚可,这卖废品也换不了几个钱。可母亲却固执地坚持着,任我们如何劝阻,她都不为所动。时间久了,看着母亲拾荒时那硬朗的身影,我们最终选择了妥协。后来我才明白,母亲拾的不是废品,而是她一生节俭的习惯,是她对生活始终如一的认真态度。
2022年,母亲不幸染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可她的精神却依旧矍铄。就在去世前几天,她还为我们唱起了《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那激昂的歌声,从她略显虚弱的嗓子里传出,饱含着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对国家的热爱。那颤抖却坚定的声音,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许久,但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勤劳善良,她的坚韧与执着,却永远留在了我的生命里。每当回忆起母亲,那些琐碎却又充满温情的过往,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照亮了我生命的旅程。她用一生的时光,为我们诠释了爱的真谛,也让我懂得了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温暖。
作者单位: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实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