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体检愈发普及的当下,“肺结节” 一词频繁闯入大众视野,已然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隐忧。它像一颗悄然落下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现身体检报告,便瞬间揪住人们的心。它究竟是什么?是身体发出的小警报,还是潜藏的重大危机?今天,就让我们一文读懂肺结节。
肺结节是什么?肺结节本质上是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从影像学上看,它像是肺部这片“版图”上突然出现的一个“小阴影”。直径小于1厘米的被称为小结节,小于0.5厘米的则是微小结节。这些结节可以单个出现,即单发结节;也能多个同时存在,为多发结节。肺结节的形态各异,有的边缘光滑,像圆润的珍珠;有的边缘毛糙,呈现出锯齿状。
肺结节从何而来?肺结节的成因复杂多样。感染因素首当其冲,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肺部后,引发炎症反应,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就可能形成结节。例如,结核菌感染后,部分患者肺部会出现结核球,这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肺结节。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如吸入大量的粉尘、石棉纤维等,这些异物在肺部沉积,刺激组织增生,逐渐形成结节。此外,肺部曾经遭受过创伤,愈合后留下的瘢痕组织,也可能以结节的形式存在。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像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肺部组织,导致结节产生。
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良性结节通常生长缓慢,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光滑,密度较为均匀。常见的良性肺结节包括炎性结节、错构瘤、肺内淋巴结等。炎性结节多由肺部感染引起,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有可能缩小甚至消失。错构瘤则是肺部正常组织的异常组合,生长极为缓慢,恶变概率极低。
然而,部分肺结节确实可能是恶性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肺癌。恶性结节往往具有一些特征,比如生长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如几个月)体积明显增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分叶;密度不均匀,有时还能看到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并非绝对,最终确诊还需依靠进一步的检查。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年龄越大,肺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越高。此外,有长期吸烟史、家族中有肺癌患者、从事石棉等高危职业的人群,其肺结节恶变的风险也会增加。
发现肺结节该怎么办?当体检发现肺结节后,不必过度惊慌。首先,要做的是把详细的检查资料,如胸部CT片子、报告等,拿给专业的医生,如呼吸内科、胸外科或影像科医生进行解读。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结合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等因素,综合判断结节的性质,并给出进一步的检查或随访建议。
如果医生判断结节良性可能性大,通常会建议定期随访复查胸部CT。对于一些较小的、形态规则的结节,可能首次复查在发现结节后的3-6个月,之后根据结节变化情况,延长复查间隔时间。在随访过程中,如果结节没有变化,大概率是良性的;若结节出现增大、形态改变等情况,医生则会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或者随访过程中结节性质发生变化,倾向于恶性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做更详细的检查,如增强CT、PET-CT等,以更准确地判断结节性质。必要时,还会通过穿刺活检,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一旦确诊为肺癌,医生会根据肺癌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是身体的“小麻烦”,经过规范的随访观察或适当治疗,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也不能对肺结节掉以轻心,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体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处理,才能将潜在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让肺部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作者单位: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