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脂肪肝在我国的患病率也处于逐年升高趋势。脂肪肝在医学上被叫做脂肪性肝病,是肝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具体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过多脂肪颗粒堆积在肝脏,可能会影响到肝脏分解营养、处理毒素的能力。
想要诊断脂肪肝,超声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式,那么超声应该如何诊断脂肪肝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现代医学技术中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运用了超声波的穿透原理对患者的局部区域实施扫描。一般来说,人们会将超过人耳听阈上限2万赫兹以上的声波叫作超声波,医用超声波具有多普勒、指向性、散射、折射等多种物理特性,超声检查正是运用了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对患者的局部区域进行扫描,穿透组织器官,并形成不同强度的回声。之后,计算机会收集这些回声信息,将其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后生成图像式报告,便于医生对患者疾病的筛查或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超声也与X片、核磁共振和CT并称为现代四大医学影像技术。
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分级与特征
超声是诊断脂肪肝的最常用技术,通过超声波穿透患者的肝脏,并根据回声信息来评估脂肪肝分级。一般来说,脂肪肝主要可以分为三级,分别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
1.轻度脂肪肝
如果肝细胞中有5%以上的有脂肪变,则属于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是指肝细胞有脂肪变比例在5%-32%之间。如果患者属于轻度脂肪肝,在超声检查中能够发现不明显的远场回声衰减和增强的近场回声增强,并且基本能够看清肝脏内的组织结构。对于轻度脂肪肝患者而言,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只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脂肪肝,那么无需特殊治疗,可以保持适当运动并调整饮食,少吃一些油腻食品,能够有效逆转脂肪肝。
2.中度脂肪肝
中度脂肪肝是指肝细胞有脂肪变比例在33%-65%之间。如果患者属于中度脂肪肝,在超声检查中能够发现明显的后场回声减弱和前场回声增强,在观察肝脏内部时较为模糊。多数中度脂肪肝患者已经开始出现症状,包括疲倦乏力、食欲减退、酒量下降、口苦口臭、肝区不适等等,在肝功能检验中也会发现异常,比如胆红素轻度升高、转氨酶轻度升高等等。中度脂肪肝患者不但要加强锻炼,调整饮食,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从而逆转脂肪肝。
3.重度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是指肝细胞有脂肪变比例在66%以上。如果患者属于重度脂肪肝,在超声检查中会有明显增强的前场回声,也有明显衰减的远场回声,更严重的患者远场回声已经衰竭,并且无法辨认肝脏内的组织结构。多数重度脂肪肝患者的症状已经较为明显,包括巩膜黄染、皮肤黄染、蜘蛛痣、肝区疼痛等等,在肝功能检查中也会出现明显的指标异常,更有甚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此时已经对肝脏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怎样治疗脂肪肝?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是指针对所有脂肪肝患者都适用的治疗方式,包括饮食调理和运动治疗。其中,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中热量的摄入,并且做到定时、适量吃饭,可以适当减少吃饭总量来控制热量,并且少吃一些油腻食物,减少饮食中脂肪摄入。同时,患者也要注意加强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来锻炼,通过运动来降低体内脂肪含量。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脂肪肝较为严重,那么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启用药物治疗,包括代谢紊乱药物以及保肝药物。其中,针对代谢紊乱药物常用奥利司他、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吡格列酮等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而如果患者肝功能检验指标异常,还需要使用一些保肝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脂肪肝较为严重,已经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则需要通过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如果患者减肥较为困难,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接受减肥手术,能够减少体内脂肪含量,从而减少脂肪肝对身体的损伤。
以上就是关于脂肪肝超声诊断的相关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