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信息时代也悄然而至。在此背景下,我国对课程进行不断改革,旨在运用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毕业后成为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对优化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培养社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学科目是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对此,中职数学教师更要首当其冲,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中职数学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一)对优化中职教师教学手段的作用
中职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与优化。尤其对数学而言,学生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将会产生更多动力与兴趣,为学生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中职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与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相比具有更大的教学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上,还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
(二)对优化中职教师教学资源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人们的现代生活幸福感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使人们购物做到足不出户,还有利于人们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身见识。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软件上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如其他教师对课本某部分知识的见解,其他优质教师上课的视频等等。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归纳,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发展的资源与适合自己的新颖教学手段,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对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直接联系。事实而言,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良好的学生,学习能力往往较强,而师生关系较差的学生,常常会对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内容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排斥该教师走进教室。
二、中职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法的可行性创新策略
(一)对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与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在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仅仅只是依照数学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课堂学习氛围较差,学生参与度不足。而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法则很容易避免这些现状。例如,中职教师在教授有关“立体几何”的知识时,数学教师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时,则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画出的图形向学生讲解图形的结构与特点,使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特点进行了解。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中职教师若想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优质课堂,需不断完善自己教学的形式,必要时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情境。这就要求学校具备良好的信息化设备,为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从中职教师角度而言,教师若想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还需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以此融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构建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情境。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立体几何”时,则可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构建特定的信息化情境。结合本人所在班级学生为例,他们对信息化设备及软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此,本人则为其创设了信息化教学情境,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成效。由此可知,教师可借助白板为学生呈现与本章节有关的立体图形物体,并引导学生思考白板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随后呈现立体图形:棱柱与棱锥。引导学生思考二者有什么特点。为让学生对其拥有直观认识,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等动态几何工具,为学生呈现绘画过程。
(三)优化中职学生学习意识,提升课堂效果
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黑格尔也曾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因此教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需重视对学生学习意识与兴趣的培养。为提升中职学生学习意识,中职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进行适当约束。中职院校领导应从自身做起,紧抓学生思想教育与技能教学。不仅要运用各种办法优化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还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管理。
三、结语
综上而言,中职院校应积极运用各种教学硬件设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师应对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优化中职学生学习意识,提升课堂效果。将中职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