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5月19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学术论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育并举视域下如何组织高校共青团的思政工作

□ 作者 □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校 张宇鹏

在本文中,笔者以团委书记的视角出发,结合大量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实践针对五育并举视域下如何组织高校共青团的思政工作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旨在有效促进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模式的拓展与延伸,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促进身心的全面成长,同时为后续同类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作为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共青团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并加强对于党政知识的系统了解,其为党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随着五育并举思想的提出,高校团委工作人员对于如何结合五育并举思想组织共青团思政工作进行了剖析,其促进了共青团思政工作模式的与时俱进。

一、五育并举思想及其对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的影响

(一)五育并举思想的解读

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思想,其主张引导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促进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具体来看,五育并举思想充分强调了学生群体成长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对于学生身心的成长大有裨益。

(二)五育并举思想对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的影响

在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引入五育并举思想对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调整与变革,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学生群体成长情况的密切关注并围绕具体培养目标对于教育工作的组织方法进行调整与变革,其对于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开展模式的拓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五育并举思想的渗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具体情境实现对于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的培养,其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成长。

二、五育并举思想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的组织方法

(一)做好师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解读五育并举思想内涵

在五育并举思想的引导下,高校教师在组织共青团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好对于学生群体价值的密切关注并有效开展相应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具体话题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教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其对于学生充分解读五育并举思想与思政知识的内涵具有积极价值。

例如,通过围绕家庭和父母之爱作为切入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父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小事的方式对于感恩意识进行培养,其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德育这一话题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基于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参与度,其对于共青团思政工作中师生教育角色的转化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拓展教育活动路径,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生活氛围构建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为了实现五育并举在共青团思政工作中的渗透,教师应尝试对教育活动的路径进行创新与拓展,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探索氛围。实践表明,相关活动的实施可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拓展,其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共青团思政工作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共青团思政工作期间,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培养,共青团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晨跑和徒步训练等集体活动。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敬老院慰问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锻炼体魄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于爱的传递,其对于高素质共青团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工作反思体系,及时调整共青团思政工作侧重点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为了有效五育并举与共青团思政工作的融合水平,其应尝试积极做好对于教育工作反思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此期间,通过结合反思结果对于后续共青团思政工作组织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教师可以促进教育引导活动针对性与适用性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开展爱国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其对于不同爱国主义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评价,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水平。在此期间,对于学生的短板和不足,教师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从而帮助学生补全自己的思想短板,突破思维误区对自身造成的桎梏和束缚。实践表明,相关做法可以进一步帮助教师及时对共青团思政工作的内容和侧重点进行调整,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良好共青团生活氛围的营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在五育并举思想的引导下,为了有效提升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的综合水平,校方应积极组织教师对于五育并举思想进行探索与梳理,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师生交流互动并积极拓展思政教育活动的实施路径,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做好相应的教育反思,教师可以学生成长情况及时对共青团思政工作侧重点进行调整与变革,其为预期共青团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