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4月21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学术论坛

按日期检索

四月 2025
3
4
01230405
0607080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 作者 □ 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鹰小学 季丽丽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学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英语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学习兴趣、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许多老师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导致英语课堂效果不佳,学生英语素质不高,无法真正培养出良好的英语能力。为此,小学英语老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思想的革新,转变教学方式。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英语教学方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前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或某些条件的制约,在性格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优良的品格、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懂得感恩、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他人等。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全国品德教育理事会指出:品德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们的爱心、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时,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学校和班级息息相关。通过专门的品德教育课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使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明确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将其融入日常行为中。高效的品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优良品质,培养正确的社交心态与技巧,还能防止一系列行为问题的发生,从而培养出品行高尚的人。通过强化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专心致志、讲文明、懂感恩,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兴趣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相对困难。然而,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内容大多贴近生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英语老师应将熟悉的生活内容与教学相结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更加有趣。例如,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食品相关的图片,如rice、cheese、chicken、fish、fast food等,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了解哪些食品是有益的,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同时巩固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简短的英语对话,互相练习,以此培养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语言能力训练的重要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外语的掌握水平。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凸显班级的分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以小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逐步渗透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团队协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将英语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同桌互助”“小组协作”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例如,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英语教科书中的词汇进行独立拼读,再通过小组协作讨论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以此高效掌握词汇。学生在积极交流和自主探索中,通过团队合作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和生词。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还能感受到“双赢”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现实情境,让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可以组成协作对话小组,两人一组大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和主动思考,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及时观察和指导,纠正发音等问题,提升他们的口语能力,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需求,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